钢企命运被矿石“掌控” “兄弟”盈亏迥异 拥有矿石等资源优势的钢铁企业,就拥有了“天生”的比较优势……
矿石决定钢企命运,在上市钢企陆续公布的2011年财报中体现得越来越明显,并将继续影响2012年的钢企经营分化。
自钢铁行业的第一份2011年年报披露,就预示着上市钢企2011年的业绩主旋律以亏损或盈利大幅下滑为主。
截至4月5日,按照证监会行业分类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行业的33家公司,已披露2011年年报的20家,其中共有6家净利润亏损,而免于亏损尴尬的很多钢企,也是以净利润大幅下滑示人,包括宝钢股份、马钢股份等传统钢铁生产大户。
而梳理2011年为数不多的业绩仍增或者预增的钢企,像包钢股份、方大碳素、久立特材、西宁特钢等,大多都具有矿业资源优势。
“兄弟”盈亏迥异
矿石对钢企业绩的影响,在已成为兄弟公司的鞍钢股份和攀钢钒钛身上体现得尤其明显。
就在几天前,鞍钢股份公布了2011年业绩报告,21.46亿元的巨亏,令这家老牌钢铁企业成为钢铁上市公司中的“亏损王”。
对于巨亏的原因,鞍钢股份解释,主要是由于原燃料价格涨幅远高于钢材价格涨幅,以及钢材产销量降低。
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前三季度,鞍钢股份还盈利2.39亿元,但到第四季度时,公司就亏了23.9亿元,正是由于决定钢厂成本的铁矿石价格与钢材价格变化的严重不同步,其四季度的亏损几乎吞噬了约全年的利润。
这其实也是大部分钢铁企业去年亏损或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而鞍钢股份亏损之多,更是与其矿石的特殊定价模式有很大关系。
与宝钢等钢企按照季度定价采购长协矿不同的是,鞍钢股份购买铁矿石主要通过集团采购途径半年签一次合同,定价原则是按照中国海关事务署所公布的上一半年度海关进口平均价格为基础,集团再给予5%的优惠。
这样的定价模式下,鞍钢对铁矿石现货价格的波动就相对滞后,反映在成本上的数据也与同期铁矿石现货价格的走势不尽一致。由于去年下半年的铁矿石现货价格呈下降趋势,鞍钢股份主要依据上半年高价格定价的采购成本,就比同行要高,而钢材销售价格,则是随行就市地回落。
而并入鞍钢集团的攀钢钒钛,从其业绩预告可以看出,由于与鞍钢进行的资产置换,使得该公司免于同样巨亏的尴尬。
根据与鞍钢的资产置换合同,交易完成后,攀钢钒钛将不再从事钢铁业务,主营业务将转型为铁矿石采选与钒钛制品生产、加工和应用。
由于正值资产置换档口,而证监会对于重大资产置换的会计确认方法并无统一明文规定,攀钢钒钛在其年报预告中披露了除资产置换后口径的其余两种口径业绩,而三种口径的业绩差异之大,也使矿业对钢企的利润贡献显露无遗。
第一种口径是以2011年12月31日为资产交割日,包含攀钢钒钛置出的全部资产(主要是钢铁业务)的盈亏情况,最终的结果是0至2亿元,同比下降87.45%至100%;第二种口径则是完全按照重组完成前的口径测算,没有了鞍钢置入的矿业资产支撑,攀钢钒钛预计2011年净利润变为亏损近11亿元。而如果按照攀钢钒钛全部完成重组方案的口径测算,攀钢剥去置出的钢铁资产后为盈利25.72亿元。
钢企“押宝”矿石资源
鞍钢股份和攀钢钒钛迥异的业绩表现,正是矿石成为影响钢铁企业利润最大因素的最直接缩影。而业内普遍认为,钢铁行业的寒冬将在2012年继续,这一方面与下游需求有关,一方面也与矿石等原料成本仍将高企有关。
此前有市场分析认为,全球铁矿石可能从2013年开始就会出现供大于求,不过,最近多位钢铁业内人士对记者坦陈,由于目前全球矿山生产仍处于高度集中,因此相对于钢铁供应,铁矿石供应的弹性更大,供应商可以根据铁矿石价格灵活调节供应量和矿山开采建设进度,这也就会对铁矿石价格形成支撑。
按照全球第四大矿商澳大利亚FMG公司的最新预测,今年的铁矿石价格预计在130~150美元/吨,瑞银证券的分析报告也认为,铁矿石海运供需要到2014年才可能转为供过于求,并认为矿石价格在未来两年仍处于高位。
从这一角度看,在钢铁生产本身难有大突破的背景下,拥有矿石等资源优势的钢铁企业,自然也就拥有了“天生”的比较优势,比如方大碳素(目前产品主要包括100万吨铁精粉以及炭素相关制品)、西宁特钢(公司控股的4座矿山及钒矿将陆续投产,并仍在勘探青海矿资源)、攀钢钒钛(与鞍钢置换资产注入矿石资源,还在参与建设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等。
也因为此,越来越多的上市钢企在为增加更多矿石资源而努力。比如去年年底刚刚完成A股增发的河北钢铁,后继铁矿石资产的注入可能会快速提上日程,公司此前曾承诺,在2012年底之前将产能不低于700万吨/年的铁矿石资产注入上市公司。
而包钢股份也于上月公告,拟以非公开增发方式募资不超过60亿元,收购母公司包钢集团巴润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和白云鄂博铁矿西矿采矿权,目前该计划已经通过股东大会批准,尚待证监会的批复。
|